如何为儿女祷告?

儿女的成长、成熟,走在天父所预备的正义、蒙福之路上,是我们做父母的所渴望的。很多时候,由于迫切希望孩子“变好”,父母给孩子的祷告并不能帮助孩子,反而是在拦阻孩子。下面将在微信群里雪菲姊妹分享的有关给孩子祷告的聊天记录整理如下,愿你的儿女和你的全家蒙福!

首先分享一位姊妹运用此方法祷告后的见证:

感谢主,我今天在这里做个见证,我们家里有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好,为了他们两个人,我都愁的没办法了,我找了雪菲姐妹为她们祷告,雪菲姊妹给我说让我天天为他们祷告,宣告,把他们交给神,半年不要就能看到有明显的改变。感谢主的恩典啊,我就天天为她们宣告,神听了我们的祷告,也听了我的宣告,这次她们考试的成绩真的上去了,从来都没有考过这么多的成绩,这次考到了,太感谢神了,我们是要什么他就给我们什么,感谢赞美主,阿们!

雪菲姊妹将她原来发给上面做见证的姊妹如何为孩子祷告的内容分享出来,弟兄姐妹可以参考:

孩子祷告(也可以为家人弟兄姊妹所有人祷告用)
不要给孩子规划人生——只要来赞美神!来祷告吧!
主啊,我奉耶稣的名,恳求圣灵降临在我孩子­(名字)身上,你的荣耀充满他,你智慧和启示的灵降在他身上,主你的荣光每天都在他生命当中,主你用你的话语引导他,主你赐给他从你来的属天的和属地的双重祝福,主你让他每天都行在你的道路当中,主你必带领他进入草肥水美之地,流奶与蜜之地!主你差派天使现在就围绕在孩子周围,主你用你的爱浇灌他,让他里面充满你的爱,让这爱从他流淌出去,流到周围的人身上,孩子走到哪里,你的光就藉着他照到那个地方。主,孩子是你的,在他生命中,有极其荣耀无比的命定,你也一定会帮助他成就这个命定,哈利路亚!
我相信你!我赞美你!为一切献上感恩!哈利路亚!
我奉你的名宣告:我的孩子必定在你里面有个丰富荣耀的生命!他和他的子孙满有你的祝福在里面,一代又一代。他的学习,他的工作,他的婚姻,他的家庭,他在你里面的服侍……一切都有你大大的恩典随着他,他走到哪里,你的恩典就追随到哪里!哈利路亚,我赞美你!
宣告:(思想你想让孩子成为的美好样子)
     我的孩子必定是健康的,必定有神美好命定在他身上,必定有神的同在在他生命当中,必定充满天父的爱!他的一生必定荣神益人!哈利路亚!!!
(在心里、灵里认定确定后,阿们!!!签字盖章啦!成了!!!哈哈哈)

感谢主!再顺便说一句,有的弟兄姐妹会找其他的弟兄姐妹为自己的孩子祷告。但是我想和你说,父母才是自己儿女最好的,最有能力的代祷者!因为没有任何其他人比你更爱你的孩子,得胜的祷告一定要在爱里,你对你儿女的爱超过任何其他人对他们的爱。而爱越多,你的祷告就越有能力。

有了爱的根基,祷告要带着信心,用主的应许宣告,就是做正确的宣告,求正确的事(就是关乎生命,神的国和义)。

还有一个,坚持,不灰心。

如果你能按照上面几点:爱+信心+神的话+坚持,你的祷告必会看到果效,你必看到你的孩子的生命不再一样!

欢迎你跟我们分享你的见证,荣耀主耶稣的名!

门徒用权柄去医治,而非祈求主来医治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 2 又差遣他们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 6 门徒就出去,走遍各乡宣传福音,到处治病。路加福音9:1-2, 6

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 2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3 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 4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 5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6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7 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 8 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于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马太福音9:1-8

12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12

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 22 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 23 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约翰福音 20:21-23

彩虹爱心医治祷告会(20180120)

 

相关参考:去医治,而不是去祷告祈求 – 对于神医治的常见误解 01

无知的人要求理解,不信的人要求证据

对比尔强生牧师-“经历不可能”31、信心的疑问
我这段话看不明白∶
寻求神就是寻求神的心意,因为我们不可能希望我们的生命有一位主,但却不希望接受祂的治理。这是一个顺服神的儿女心肠。特别前面是说我们不顺服 后面又说顺服

我的回答:
比尔强生牧师“经历不可能”一书第31章是讲信心,英文的标题“Ignorance asks for understanding; unbelief asks for proof.”的直译是“无知的人要求理解,不信的人要求证据”。这标题是说无知的和不信的两类人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来寻求主。

这里说的“无知的人”是指只从头脑的理性、逻辑、推理思考的人,他想要先理解明白后才能相信神是存在的、是真的。然而这方法不能让他信主,因为他搞不明白(神不是能让人来搞明白的神)。我们信主的人跟这样的人是正好相反的,是先相信神的话、顺服神的话,然后才理解明白神的话(因为我们相信、顺服后,会看到神话语实际的果效,通过这些果效我们理解明白了神的话、及神话语里面的奥秘)。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 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希伯来书 11:3 和合本) By faith we understand that the universe was formed at God’s command, so that what is seen was not made out of what was visible. (Hebrews 11:3 NIV)
“因着信,就知道”的英文是:通过信,我们明白(理解),有相信在前,带来我们的悟性理解。

类似“不信的人”总要求神给他们显出证据(神迹)来,总要先看到证据才能相信,比如他说“我祷告,神要是让我中了什么奖,我才相信有神”(这个例子可能你觉得极端,但就是这么个意思),他让神按照他的方式来做事。这个方法又跟我们相信的人相反。

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马可福音 16:17-18 和合本) 我们先相信,然后神迹随着我们而来。有相信在前,神迹(证据)在后。

我们相信神的话、顺服神的话去做,比如我们只有先奉主耶稣基督的名,为病人按手医治,我们才能看到医治的神迹发生。

这两类人的特点是“只有神合了他的心意,他才会相信和顺服神。”。真正的相信和顺服,是当我们还不明白的时候,我们相信神的话,当神的心意还不是我们的心意时,我们仍然决定舍弃我们的心意,顺服神的心意,去按照神的心意而行。

文中提到的“怀疑主义伪装成智慧”,我相信弟兄姊妹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表现的很有“智慧”,不能被其他人欺骗,其实他们是落在一个自我的欺骗当中,结果是:他们的心意不能得到更新变化。

“因为我们不可能希望我们的生命有一位主,但却不希望接受祂的治理。”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我们生命中有一位主(王)耶稣,我们当然要接受主(王)的治理,我们在主(王)的权柄之下,我们理应顺服主的心意而行,受主(王)的差遣,顺服圣灵的引导。” ###这也就是背十字架跟随主耶稣的真意###

其他的,我就不用解释了,我相信弟兄姊妹能明白。若还有疑问,我们可继续探讨。愿这些话使你蒙福。

天父爱你、主耶稣保守你,圣灵引导你!

附:

比尔强生牧师-“经历不可能” - 31、信心
无知会要求了解;小信会要求证据。
撒迦利亚是施洗约翰的父亲,天使向他显现,对他说他和妻子伊利莎白将要生一个儿子,即使他们已经过了生育的年纪。撒迦利亚不明白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他给天使的回答有点使人惊讶:「我凭着什么可知道这事呢?」要求证据是愚昧的行为。结果撒迦利亚暂时变成哑巴,直到约翰出生的日子。或许神用这种方法让他不至于亲手毁掉这个神迹。因着言语不谨慎所带来的伤害可能比我们任何人所知道的更大。如圣经所说:「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言十八章21节)。
同一位天使也向蒙拣选的马利亚显现,对她说话告诉她即将生下婴儿基督。马利亚也不明白这样的事怎能发生,因她是童女。但她没有要求证据,只是求主让她明白。主的使者温柔地响应她,指示她摆在她眼前的人生道路。
面对生命中一些最大的挑战,我们都不会明白。信靠可信靠的那位,就使这些情况不仅变得可以忍受,且成为个人信心成长的一个平台。虽然圣经教导我们要追求智慧和悟性,但信徒生活最重要的焦点乃是信靠。这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成分。没有信靠,我们与神的关系就不存在。
有些文化高举怀疑主义的旗帜,他们最大的恐惧是被欺骗或误导。害怕错误的恐惧使他们永远找不到真正的正确。这样的谎言骗倒了所有心存恐惧的人,却无法藉由大胆的信心来塑造历史,使神得荣耀。怀疑主义伪装成智慧,为那些没有经验的人所赞赏。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他们质疑他人继续前进的权利。有些教会的文化非常看重此种追求神的方式,虽然听起来令人心惊。这种以自作主张的方式来面对超自然,基本上是否定了神参与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事务中。而任何一个认为神确实是参与我们日常生活每一件事物的人,立刻被贴上妄想症的标签。这群人要求的是证据。
承认个人的需要并祈求智慧,是一个真美德,发自内心的谦卑,这是我们在全能神面前必须要有的态度。在祈求悟性之前,通常会先有这种信靠的心态。这种如孩童般的信靠使圣经中的神可以成为我们每日生活的神。
大多数人的祷告方式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但有时候那些祷吿都只是向神提出要求,告诉神祂当如何证明自己,好让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提不出这样的证据,我们就不顺服。我们不能挟持神,要祂按照我们的要求行动,无论我们所认为的圣经应许有多强烈。跟随耶稣不是与事业伙伴订定合同,而是与神建立关系。凡寻求祂的,祂会向他们显明自己。寻求神就是寻求神的心意,因为我们不可能希望我们的生命有一位主,但却不希望接受祂的治理。这是一个顺服神的儿女心肠。我们渴望明白奥秘,但同时也拥抱顺服神的特权,无论我们的理解有多微小。
祷告
天父,赦免我在还未顺服之前,老是不断要求祢证明祢自己。请帮助我清楚听见祢的心意,并赐给我大胆顺服的恩典,即使当我心里害怕时。我希望祢得着所有的荣耀,使我能活出这样的生活方式。
宣告
在任何的景况中,我都要持守盼望,因使人有盼望的神是我的父。我不再高举怀疑主义,也不再抱持小信是正常的观念。我是一个相信的基督徒,我的新性情是莫大的胆量和信心。

比尔强生—“经历不可能” 4、信心

比尔强生—“经历不可能” 4、信心 无论信心程度的大小,耶稣总是带来神迹

信心以神的话为根基。神话语的可信度与祂的性情紧密连结。我们要认识祂,就必须遇见祂,经历祂的属性。圣经中人们经历耶稣的方法之一就是透过神迹、奇事和异能。

耶稣经常借着揭露人的不信来谈信心的问题,然后劝勉人要相信。但祂绝不会因为人的信心小,就不施行神迹。祂医治每一个来找祂的人,无论那人心里的光景如何。当耶稣提到人的小信时,绝不是为了羞辱或责备对方,而是为了要让对方的信心成长,因为人非有信,不能讨神的喜悦。神迹让人更多察觉到他们属天神圣的时刻,确保他们以更大的信靠来响应神——就是更大的信心,这正是他们刚才的经历所带来的结果。

马可福音第九章的故事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儿子需要得到医治和释放。他是我所知道最没有信心的一个人。这位慈悲、但心头有如千斤重担的父亲看见魔鬼试图想要杀他的儿子,可是自己却无能为力。更糟糕的是,他带儿子来找门徒帮忙,门徒也帮不上忙。

这位父亲对耶稣/神说:「祢若能做什么……」(马可福音九章22节)想想看他这样的信心,他甚至不确定神有没有能力做到。他绝望的祈求感动耶稣的心。但耶稣在为他施行神迹之前,祂先扭转了局势。祂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3节)换言之,神可以施行神迹的能力无庸置疑,惟一的问题是:你相信吗?这个故事后来发展出这句名言:「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我们大部分人在读圣经时都会带着宗教和文化的偏见,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例如,请看这节经文。耶稣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翰福音四章48节)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耶稣说这句话,口气一定充满了厌恶感,因为祂在责备他们信心不足,一定要先有某种经历才愿意相信。但假如祂只是在说明信心是如何成长呢?耶稣在说完这句话后立刻行了一个神迹,故此假设似乎可以成立。为什么呢?首先,神迹是出于祂爱百姓的心肠。其次,祂希望他们的信心成长,而且祂知道培养信心的过程——看见神迹和奇事。

耶稣使用了那位父亲的小信,然后预备让他的信心可以增长,吸引他看见神的心肠、性情和心意。神迹总能叫人的信心增长,整本新约圣经都是这个事实的证明。人们如何响应神的作为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但过程很清楚——人们会相信是因为神迹。

信心非常重要。有信心,才能讨神喜悦;信心就是这么重要。但若把所有的焦点只放在信心的大小上,我们就忽略了耶稣从不惩罚那些即使信心很小、却知道要来找祂的人。每当我们所关注的只是信心的大小时,我们就是把焦点放在自己和自己的负担上,却忘记了我们的焦点应该是在神和从神的应许中所看见关于神的性情和本质。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祷告

天父,祢的良善和慈爱超乎我所能理解,我非常爱祢,因祢的作为总是超乎我的期待。请帮助我不再一直评估自己做得好不好,相反地,帮助我为祢的所是和祢的性情而着迷。我赤裸裸地来到祢面前,包括我的缺陷和软弱。我要先感谢祢,祢将要完成在我身上所动的善工。

宣告

我宣告神的良善不受我的信心所限制,神已经拣选软弱的,使有智慧的羞愧。我受造就是要相信神,那是我的天性。

___________________

一点想法,愿你蒙福: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得到医治,也不能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小,是我们没有遇到像主耶稣一样的人,带有天父怜悯和爱的心肠,时刻与圣灵同工、有神同在的大能,没有这样属神的、大有信心的人来为我们祷告。
处在疾病当中的人(信徒),更容易软弱,信心小是正常的,所以才需要其他有信心的肢体来为病人祷告。如果我们的信心足够大,也就不需要找别人来祷告了。

所以,弟兄姊妹们,不要陷在被人说“没得医治是因为你的信心小”的被定罪里,仰望耶稣,在主没有难成的事。
也许有人会问,怎么才能遇到“那个人”,得这医治呢?

1 持续寻求,参加有恩膏的聚会,在主的荣耀同在里,医治非常容易发生;
2 研读主的话语,留心主的话语,应用主的话语,“因为得着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 (箴言 4:22 和合本)”
3 自己成为“那个人”,成为有主一样怜悯和爱的心肠的人,有神同在和大能的人,靠主刚强站立,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马太福音 10:8 和合本)

要成为那个人,作为基督徒的你和我,遵行神的旨意,等候在耶路撒冷(在基督徒团体的敬拜祷告中、或在自己的祷告密室里),接受圣灵的洗(使徒行传 1:4-5),领受从上面来的能力和恩膏,然后走出去,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医治病人、传福音,扩张神的国度、荣耀主耶稣的名。阿们!

比尔强生: 你只对你在其中仍能安心睡觉的风暴才有权柄

看到Charismanews.com网站一篇强生牧师的文章,翻译出来跟弟兄姊妹分享,愿你蒙福。

如何有效地面对可能危及生命的风暴,耶稣为我们设立了一个标准—-在安息中。马可福音4:36-41提到的暴风,给门徒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他们可能以为他们快要死了。当时更令人困惑的是,耶稣似乎并不在意;相反,他选择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

当门徒最终叫醒了主,他们问他为什么他不顾他们的死活呢。他站起来斥责风,平静了海(释放平安给海)。然后他问他们为什么没有信心。这一时刻诠释了天国如何运作,信心如何运作:是在安息中运作。

我见过无数次,当信徒在可怕的情况下受到极大恐惧的折磨时,于是斥责魔鬼。通常有大喊大叫,哭喊和恐吓。但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看到魔鬼降伏于这样的战术。并不是说提高我们的声音有错。只是信心的大声和恐惧的大声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请相信我,魔鬼知道其中的差别。信心的声音击退魔鬼,而恐惧的声音吸引着它。所说的话几乎带不来效果。

这个安息的地方,也叫做住在基督里。在葡萄树和枝子的故事里,耶稣教导过这个。跟枝子连接在葡萄树上一样的道理,我们要连接到基督里。住在基督里必须再次成为实际。在基督里基本上意味着我们活在一个深刻的与神的心、意念、同在的连接,伴着他的应许。活在“神的心是为了我们”的意识里,使我们持守在平安里。平安不是平安无事(没有战争、噪音、冲突)。相反我们的平安是因为有:神的同在,神的同在是天堂的实际的气氛。

当我们开始要活在恐惧以外,我们必须回到任何我们离开我们平安的地方。失去我们的平安,通常是因为我们与一个谎言签订心理协议,直到我们的情感成为这个谎言的俘虏。仇敌的火箭穿过了我们信心的盾牌,穿透我们的魂(意念)。这些时刻所达成的协议,往神为我们生命的目的的反方向运作。悔改是回到原来的方向。悔悟是由于对罪深深地忧伤而引起思想的转变。直到我们的思想生活受到影响,悔改才得完全。直到我们随时随地看到神的应许和神对我们生命的目的,悔改才完成。

生活中面对这个挑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一开始就维持平安。培养神的同在对于你的生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随时随地总是有神对你生命的应许。记住应许,歌唱这些应许,把应许写在纸上 – 做任何你需要做的事情,使得神的心意摆在你的面前,直到他的思想成为你本能的思想。

祷告
天父,当我即将要离开你为我生活所立的平安的地方时,请给我一些警示。我不想再这样做了。这难以恢复。当我要顾及一个谎言时,请提醒我真理。并帮助我把我灵魂的锚安定在你的同在里,在你的平安中。感谢你赐给我实际的天堂的氛围,让我现在安居在其中。

宣告

神的平安是我的分,是我永远的产业。我选择活在圣灵在我身上的意识当中,永不忘记神对我的看法都是上好的。

摘自比尔·强生 “经历不可能”。 ©2014 by Bill Johnson

马可福音 4:36-41 36 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 37 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 38 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39 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 40 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 41 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英文原文来自:

Bill Johnson: You Have Authority Over Any Storm You Can Sleep In

Jesus set the standard for how we face life-threatening storms effectively—in rest. The storm mentioned in Mark 4:36-41 brought great fear to the disciples. They probably thought they were going to die. What made the moment even more confusing was that Jesus did not seem to care; instead, He chose to sleep in the stern of the boat on a cushion.

When they finally woke Him, they asked Him why He did not care that they were perishing. He got up and rebuked the wind, and released peace over the sea. He then asked them why they had no faith. This moment illustrates how the Kingdom works, how faith works: It works from rest.

I have seen countless times when believers were tormented by great fear in a horrible situation and rebuked the devil accordingly. It usually involved yelling, tears and threats. But I have honestly never seen the devil yield to such tactics. Not that raising our voices is wrong. There is just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ud voice of faith and the loud voice of fear. And believe me, the devil knows the difference. The voice of faith repels him, while the voice of fear attracts him. The words spoken make little difference.

This place of rest can also be called abiding in Christ. Jesus taught of this in His story about the vine and the branches. In the same way that a branch is connected to the vine, so we are to be connected to Christ. Abiding in Christ must become practical again. Abiding means basically that we live with a profound connection to the heart, mind and presence of God, with His promises. Living conscious of God’s heart for us keeps us in a place of peace. And peace is more than the absence of something like war, noise or conflict. Our peace is the presence of Someone. It is the actual atmosphere of heaven.

When we begin to live out of fear, we must return to wherever we left our peace. Losing our peace usually involves making a mental agreement with a lie until our emotions become captive to that lie. The fiery darts of the enemy get past our shields of faith and penetrate our souls. The agreements made in those moments work against God’s purposes for our lives. Repentance is in order. Repentance is the deep sorrow for sin that provokes a change in thinking. It is not complete until our thought lives are affected. It is not complete until we see that His promises and purposes are within reach.

The easiest approach to this challenge in life is to maintain peace in the first place. Cultivate a supreme value for the presence of God upon your life. Always have God’s promises for your life within reach. Memorize them, sing them, write them out on pieces of paper—do anything you need to do to keep His mind in front of yours, until His thoughts become instinctively your thoughts.

Prayer

Father, please give me some kind of warning when I am about to leave the place of peace You have created for me to live in. I do not want to do that anymore. It is too hard to recover. Remind me of the truth when I am about to consider a lie. And help me to anchor my soul in Your presence, in Your peace.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actual atmosphere of heaven to dwell in now.

Confession

His peace is my portion. It is my possession forever. I choose to live aware of the Holy Spirit upon me, and will not forget that His thoughts about me are all good.

Excerpted from Experience the Impossible by Bill Johnson. © 2014 by Bill Johnson. Used with permission of Chosen Books.